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友情链接

VIS-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庭审大赛北京热身赛暨青年仲裁职业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发布人:网络部           发布时间:2015-03-10        点击量:

 

VIS-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庭审大赛北京热身赛

暨青年仲裁职业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37日,由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 International Court of Arbitration)、国际商会青年仲裁员论坛(ICC YAF)和中国青年仲裁小组(CYAG)共同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仲裁研究院(筹)联合承办的2015VIS-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庭审大赛北京热身赛(Pre-Moot Beijing)暨青年仲裁职业发展论坛,在我校学院路校区成功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等著名高校参赛队与我校国际法学院参赛队、中欧法学院参赛队共同参赛;并在赛后与旁听学生、校外来宾等共同参加了开放式的“青年仲裁职业发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副院长霍政欣教授,国际商会亚洲区仲裁与ADR主管池仁馨女士,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胜律师、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萧律师、史密夫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马志华律师仲裁员嘉宾出席了欢迎仪式。孔庆江致辞欢迎。他首先表达了对各位嘉宾齐聚法大参与此次活动的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大家对此次比赛的关心和指导。他表示,“Pre-Moot”对于参赛选手提高法律素养和英文能力具有极大帮助,2015年首次在北京举办这一活动选择与法大合作意义重大,相信以后会越办越好。他提出,法律对于塑造社会具有重大作用,而未来中国社会在面临重大问题时会如何抉择是摆在每位法律界同仁和我们青年学生面前共同的问题。Moot比赛重在考察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这一点对法律职业人意义非凡,相信这也是各位嘉宾拨冗支持Moot比赛的原因。最后他特别感谢大家通过此次活动对仲裁及法律预备人才培养的关心和关注。

接下来,比赛同时在三个赛场分为上下午两轮循环进行,各队在仲裁庭主持下适用ICC仲裁规则用英文开庭。强大的参赛阵容吸引了不少来自校内外旁听人员。各家高校参赛队员均做了充分准备,表现出了很高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赢得了仲裁员、观赛嘉宾及旁听同学的赞赏。为尽可能提升参赛队员的水平,体现“Pre-Moot Beijing”活动的特色,本次比赛把赛后的评分环节扩展为“现场点评”——仲裁员现场就每支队伍和队员的表现进行了点评,直接指出本场表现的优缺点,并与队员互动交流,而不是简单体现在“评分表”上,这种“现场教学”方式让参赛学员深感收获颇丰。

为加深广大青年学生对“仲裁与纠纷解决”这一法律服务领域的了解,本次活动在赛后专设“青年仲裁职业发展论坛”,特邀业界资深人士与青年学生共同探讨从事仲裁与纠纷解决领域工作的职业发展道路,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论坛由ICC YAF代表、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级律师时磊主持。金杜律师事务所伦敦办公室合伙人Paul Stothard先生、来自ICC的池仁馨女士、来自外所的马志华先生、来自外企(施耐德电气)的雷潇女士仲裁研究院的姜丽丽老师等分别结合各自的职业经历谈了对青年学生择业及争议解决职业发展的建议。Paul Stothard先生是在伦敦执业的事务律师并有丰富的仲裁员经历,他从国际所仲裁律师和国际商事仲裁员的角度指出,虽然同学们表现足够优秀,但模拟庭审距离真正的仲裁实践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另外,他希望同学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要拓宽思维和视野,不仅要懂商事仲裁,更要广泛地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懂得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客户真正解决问题。池仁馨女士从国际仲裁机构和律师工作经历出发,她首先表示,这次来北京的印象是中国的法学教育在飞速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她也看到中国高校的确培养出了一批能够从事国际商事仲裁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仲裁界的卓越表现也是对在校学生的激励,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从事国际商事仲裁。对于想要进入顶级律所工作的学生,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储备好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要在自己今后打算从事的专业领域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因为现在的律所业务分工是极其精细化的。马志华先生不仅有内资与外资律所的工作经验,还曾因作仲裁员助理而将仲裁与争议解决发展成为自己的专业领域,他分享经验时提到了三个关键词:“勤奋”、“准时”与“精细化”。雷潇女士分别有律师和公司法务的工作经验,她对比了两种职业的不同,并谈了自己的职业体会。姜丽丽老师结合在仲裁机构的工作经历和仲裁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向大家介绍了作为仲裁机构秘书可能获得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当前仲裁机构对法学院毕业生的需求,并鼓励大家多关注“仲裁与争议解决”,因为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旺盛并在逐年增长。

论坛最后,金杜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仲裁与争议解决领域的著名律师、仲裁员叶渌女士给青年学生提出了职业发展建议,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总结,并特别感谢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志愿者。

论坛结束后,各位嘉宾和参赛师生在科研楼四楼中间场地举行了轻松酒会,就许多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友好交流,并愉快合影,活动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本次活动由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及荷兰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赞助。

文:刘畅  图:田媛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方位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