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国际法学院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了产学研项目法院方向学生校外导师聘任仪式,这是继四月份仲裁方向导师聘任顺利举行后,产学研项目的又一发展。
本次会议由国际法学院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杜新丽教授主持,到会的我校领导和老师有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振锋、国际法学院分党委书记宣增益教授、国际法学院硕士生导师齐湘泉教授、朱子勤教授、刘力教授和赵一民副教授等。共有11名国际私法方向08级研究生参加了本项目。
杜新丽教授首先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概况,宣布聘任仪式开始,王振锋院长和宣增益书记共同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刘兰芳法官、副庭长赵彬法官、审判员刘春梅博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王亚东法官、民四庭庭长刘梅玲法官、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杨小勇法官、民四庭庭长赵军法官等七位校外导师颁发了为期三年的聘书。
聘任仪式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翟敏晶法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北京法院有很多法官毕业于法大或在法大进行过培训,与法大有很密切的联系,本次活动更加强了双方的互动,很有实际意义。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数量和涉案标的都成大幅上升趋势,法院需要一批懂得相关法律知识并能适应实务的新人参加进来,因此学生的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学生要注重通过实习等途径向意向单位展示自己的实务能力。他向大家介绍了接受聘任的七位法官,并向他们提出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用心知道学生的希望。
接下来我校研究生院王振峰副院长在讲话中谈到产学研项目的前景和扩展,他希望产学研项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应该从国际法学院扩展到全校,充分发挥该项目的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之后北京高院民二庭庭长刘兰芳法官、国际法学院分党委书记宣增益教授分别代表校外和校内导师发言,表明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尽力支持产学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宣教授指出,今年是恢复法学专业30年,法学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授认识到法律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最后,杜新丽教授做了总结讲话,对本次活动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规划和展望,提出导师可以在学生研究课题、论文选题、实务实践等各方面通过讲座、实习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把本次活动切实的举办成功。
到会的领导和师生合影留念,本次会议圆满结束。之后刘兰芳庭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介绍了法院系统的发展,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完全现代化、人性化的审判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