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友情链接

WTO第13届部长会议成果系列研讨第五次会议“前景展望”顺利召开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04-26        点击量:

2024年4月18日晚,WTO第13届部长会议成果系列研讨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召开,这场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对外经贸大学商法统一化研究中心、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以及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是本系列研讨会的最终篇。

本次研讨会的议题是WTO的前景展望,由清华大学杨国华教授担任主持人。瑞士策科中心执行主任卢先堃教授在研讨会上就“MC13的前景展望”作引导发言。同时,邀请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的洪晓东先生,华东政法大学的贺小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的丁如副教授、范晓波教授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崔凡教授依次点评,各抒己见。

10D0D

会议开始,杨国华教授高度赞赏卢先堃教授创建的日内瓦智库“多边主义之友”(FMG),并请卢教授介绍成立FMG的背景。对此,卢教授讲道:智库的成员均是从事多边贸易体制下实务工作的资深人士,面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衰落,大家自愿提供经验和看法,希望能为参与谈判工作的同事们提供不同的视角。

接下来,卢教授结合MC13的情况,就WTO的可能转变发表演讲。

一方面,他认为MC13可能是影响多边贸易体制未来走向的分水岭。MC13中爆发出MC12及此前谈判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在MC13深层次矛盾中,最核心的矛盾:一是从历史角度下的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矛盾包括农业补贴、发展中成员重点产品市场准入、电子鸿沟等问题;二是体制冲突,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介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在国有企业、产业政策补贴、技术转让等方面国家间存在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是造成多边贸易体制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两个矛盾在短期之内都不大可能解决。结合以上判断,他认为WTO的前景是很不乐观的。

另一方面,他结合以上判断,预见到:第一,未来的多边谈判难以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小多边”;第二,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进程造成重重阻碍;第三,中美欧鉴于局部战争、产业主导地位抢夺、新生价值链攀升等因素持续贸进行易战;第四,“中间道路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智利等国将成为多边的领袖力量。

洪晓东先生在评议中就MC13和前景作出点评。第一,MC13取得的成果与高预期之间存在差距。但在投资、服务电子商务领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即使某些议题的谈判功亏一篑,但也凝聚了成员国的共识,为下一阶段谈判奠定基础。总体来看,他认为多边贸易体制是具有韧性的,是没有倒退的。第二,关于前景,他认为是不明确、不明朗的,但并不意味着悲观。一方面,开放式诸边谈判模式为推进议题谈判提供可能,《投资便利化协定》回归多边;另一方面,在当前美国、欧盟和印度都缺乏谈判动力或能力,为中国发挥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提供了机会。综上判断,他认为虽然挑战重重,但这也为中国促谈、促和、促成带来机遇,为中国展示对多边贸易体制承诺和务实提供舞台,所以面对当下谈判的困境还要抱着期望来看待。

15DC1

贺小勇教授从挑战和机遇两方面对WTO前景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他指出,当前国际关系趋向于国际现实主义与构建主义时代,使得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此外,他也提到了经济理论的变化,从凯恩斯主义到泛安全主义的转变,以及美国对WTO的态度和行动。最近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反补贴调查的举动也引发了他的担忧,即欧盟是否会同美国一样视多边机制为阻碍,进而消极对待WTO改革。他认为,尽管WTO面临挑战,但多边贸易体制在历史上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具有显著作用,例如金融危机和疫情。他还提到了WTO成员数量的增加和投资便利化协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此外,他也指出了WTO对学术研究提供的机会,以及中国在WTO中的作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需求。总的来说,他认为尽管WTO面临挑战,但仍然值得乐观,WTO的前景将是“积小胜为大胜”。

D21C

丁如副教授在点评中提到各国在贸易、投资的涉外规则方面的实践十分活跃,对此,她分析了美欧加强产业链韧性的措施、新型补贴调查、产业政策、进出口限制、投资限制等方面的单边措施,以说明美欧看似进攻、实则为保护主义的防守的立场。随后,丁如老师简要介绍了中国对接高水平国际规则、更新数字经济规则、推动“一带一路”的动态,提出中国看似防守,实则开放进取的立场。在当前的国际经贸环境下,除政府外,出海企业也面临着来自美欧等国的单边调查和新贸易工具的挑战,所以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新规则加强认识和研究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她表示,尽管多边规则面临挑战,但正是因为这些挑战,才有了继续努力和发展的空间。国际经贸领域的研究依然是一片蓝海,仍有很多新议题和机遇等待青年学者探索。

7FA6F

卢先堃教授对以上三位老师的点评做出了感谢和回应,认为不同观点都有启发。在多边贸易体制管理全球贸易方面,他以中美贸易战为例对多边贸易体制管理全球贸易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最后,他认为,尽管存在悲观情绪,但最终会回归到理性,重新制定规则,实现相互磨合和发展。他鼓励年轻学者积极参与,并希望他们继续跟踪这一领域的发展。

随后,杨国华教授请范晓波教授点评,问及她为何在MC12之前就提出了这样系列研讨会的想法。范晓波教授解释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与革新”系列研讨源于2019年对多边贸易体制困境和危机的持续关注,并表示无论WTO有何改革或会议,未来都会持续研究。范晓波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对WTO前景从谨慎乐观到充满担忧的思路变化,这是因为在浏览美国关于贸易政策的听证会证词之前,她对MC13的成果是始终表示乐观的,但在得知美国对现有多边机制的不满和其采取的行动后,她预测未来围绕多边贸易体制的博弈可能会更加激烈。

7307E

崔凡教授在点评中首先回顾了贸易自由化的历史,他指出,在英国1932年《进口关税法》全面提高关税并通过渥太华帝国会议全面构建帝国特惠税体系之后,美国的应对方法是结束了立国以来长期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在1934年发布《对等贸易条约法》开始推行贸易自由化。他还指出,WTO的成立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通过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以及推进自贸区提升战略,是我们打破围堵的根本方法。其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崛起对于全球收入差距的缩小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也必将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再次,在谈及未来的贸易议题时,他重点关注了电子商务和产业补贴等问题。他认为中国在电子商务谈判中要特别重视非歧视条款的谈判。对于产业补贴,他认为应该允许基于经济理论依据的补贴存在,恢复不可诉补贴条款的效力。他呼吁在WTO未来发展中,应基于所有制中性和竞争中性的原则,建立统一性和包容性相平衡的规则体系, 以实现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共存之道。

FA28

会议结束之际,杨国华教授总结会议并从以下角度发表了感想:

一、心理。今天看到美国发起“301条款”调查,并且考虑对上次“301条款”调查中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这些都赤裸裸违反WTO规则。心情很不好。现在想来,主要是我们这些人接触WTO的时候,WTO欣欣向荣,而现在江河日下,前后反差很大,所以感到失落。事实可能没有那么悲观。

二、底线。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我打赌不可能),WTO情况会更糟。那么,究竟会糟到什么程度?应该不会关门,因为国际组织关门不容易。WTO仍然会守着这些规则,而绝大多数成员也会遵守规则,因为这些规则,例如非歧视待遇、关税约束和禁止数量限制等等,早已深入人心,形成了“法治意识”。

三、饭碗。刚才有老师说现在更忙了,政府和企业都有需求。事实上,这也不奇怪。“国家不幸诗家幸”,前几年美国加征关税,才有人发现我曾经写过“301条款”博士论文!刚才与贺小勇老师微信交流,内容摘录如下:“学术研究应该有一个‘大WTO’的概念,也就是‘WTO+RTA’(包括中国自贸试验区)。这样看来,我们这些人是更忙了。当然,我们所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多边主义。这与康德的‘世界主义’相同。这是一种信仰和坚守。”

四、未来。多边主义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现实需求。全球化时代,国际经贸交往增加,共同规则就是一种需求,刚需。规则建立了,运行中遇到问题,人们开始对规则表示怀疑,以至于抛弃规则,各行其是;随着乱局的发展,人们又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还是要有规矩,这样才最有利,于是再次建立规则,更新和升级后的规则。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来自现实需求,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能够改变的。当然,作为决策者,如果有眼光,就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引导大众的思维。

作为学者,我们知道历史,相信规律,信仰法治。在多边主义遇到挫折,甚至走入低谷的时候,我们仍然应该坚定信念,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在开场白中,我提到了学者的作用,而我们这个连续五周的系列研讨会,就是实际行动。卢先堃老师在日内瓦组织的“多边主义之友”(Friends of Multilateralism)系列访谈推送,就是实际行动。WTO已经开始举行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也是实际行动。

WTO未来发展是一种社会活动,而社会活动的本质是人或者众多人的行为,也就是“事在人为”。我特别认同江小涓老师(经济学家,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一个说法:学术研究对于形成社会共识很重要,而社会共识对于官员决策很重要(“很多东西都是不断地讲,大家就形成了共识。”)。多边主义的价值,我们能说清楚,我们还不断说,这样就有助于社会共识和官员决策,进而有利于WTO未来发展。

他呼吁各国继续支持WTO,并共同努力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至此,WTO第13届部长会议成果系列研讨会圆满结束。

撰稿人:王馨甜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方位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