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上午,第三届国际调解论坛(2024)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私法研究所、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案例专题研究委员会、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国际商事仲裁专题研究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创新团队承办。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地政法机关、实务部门与高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调仲诉机制结合”“跨文化国际调解”等议题展开了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发表线上致辞。黄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调仲诉机制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跨文化国际调解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桥梁作用。他认为本次论坛聚焦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融合与跨文化交流挑战,旨在推动国际调解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和仲裁研究院向与会者表示欢迎。孔庆江教授强调调解在解决争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为本次论坛旨在联合实务和理论专家,推动商事调解研究,以促进国际商事关系的和谐发展,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香港)主任孙劲发表主旨演讲。孙劲主任介绍了国际调解院的筹建进展及其意义。国际调解院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践行《联合国宪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重要实践,也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全球法治公共产品,致力于专门提供调解服务,为各类国际争端提供友好、灵活、经济、便捷的解决方案。国际调解院是对现有争端解决机构和争端解决方式的有益补充,将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对促进国际和平安全发展和国际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议题一:“调仲诉”机制结合
议题一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玲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就相关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新加坡调解公约》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温先涛先生以“商事调解产业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为题进行了发言。他强调,随着《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签署和生效,国际商事调解机制已逐渐制度化和统一化。调解作为一种东方经验,其内涵在于自愿、非对抗性,并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他比较了诉讼、仲裁与调解的不同特点,指出调解员与仲裁员、法官具有不兼容性特点。温先涛还讨论了国际商事调解的概念,强调和解协议的商业性质和终局性效果。最后,他呼吁将化解民商事纠纷的私权利放还民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调解产业体系,以促进公平公正和社会和谐。
北京仲裁委员会立案室负责人王瑞华以“诉仲调联动解纷实践探索与观察--以北仲为样本”为题进行了发言,深入探讨了北京仲裁委员会在诉讼、仲裁与调解联动解纷方面的实践。她指出,北仲作为首批入选“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的仲裁机构,与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司法机构紧密合作,以推动调仲诉的和谐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西城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刘利明的发言题目是“一线人民调解的新发展--以北京西城调解为例”。他在发言中提出要守正创新,创建首都核心区多元化调解工作新模式,从守什么、怎么守、守的怎么样以及未来怎么守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分享。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矛调事业部总经理郭文利的发言题目是“调解协议履行保障之新发展”。郭文利的发言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调解协议内容转向交易替代式及动产物权确权、调解协议履行方式扩展至供应链票据、调解组织所在地限缩为登记注册地、调解协议执行效力由先行审查向备案制过渡以及科技第四方促成调解协议之执行效力。
在与谈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齐湘泉和宋连斌分别做了发言。齐湘泉提出调解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强调调解独立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对调解理论的研究,以推动调解在实践中更广泛的应用,促进社会稳定与纠纷高效解决。
宋连斌指出调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化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他还强调调解的独立性是确保公正的核心,同时数字化技术可提升效率,但需兼顾情绪管理和人性化
议题二:跨文化国际调解
议题二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覃华平主持,多位专家就相关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副秘书长王芳作了题为“涉外商事调解的实践与思考——以文化差异为视角”的主题发言。她以贸促会协助华为公司和无锡某企业成功化解涉外纠纷的两个案例为切入点,阐述特定环境对调解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她从价值观和沟通风格等差异性出发,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国际调解的挑战,并指出进行跨文化调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具备的能力。
联合建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邱闯以“建设工程仲裁的调解时机”为题,分享了涉外装修合同调解失败的案例。他详细分析了中外双方在合同理解上的具体差异,探讨了这些差异对调解成效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跨文化调解的重要性。
独立调解员许捷先生以“自贸港区域化调解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做了发言。他结合国际环境的发展趋势,指出从自贸区视角切入国际调解的必要性,并以海南自贸港的改革实践为例,分享了海南自贸港在调解领域的创新与取得的成就。他同时认为我国商事调解制度应与国际标准和通行做法保持一致。
国际调解学院中国区负责人倪富华则从“国际调解发展的战略思考”入手,根据其获得的调研情况,从国际调解事业的共同体角度探讨了从中观层面推动我国国际调解发展的路径。
在与谈环节,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副会长刘跃新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师李建坤博士分别发言。刘跃新副会长以实践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剖析了我国调解的现状、问题以及研究方向。李建坤博士则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调解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调和,并提出要注重调解与仲裁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闭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教授对论坛做了总结致辞。她指出会议达成了三项共识:第一,调解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作,需要扎实的知识与技能;第二,当前是调解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第三,调解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至关重要。最后,刘力对与会嘉宾及会务人员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明年论坛的举办寄予美好期望。
文案|孟诺 顾泽诚
排版|顾泽诚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