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友情链接

我院人社部外专专家教师座谈会成功举办

发布人:国际法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17        点击量:

5月16日下午2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在学院二楼B215会议室举办教师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特邀我院人社部外专项目专家、意大利LUISS大学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教授、意大利中国法研究所所长Ivan Cardillo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复杂地缘政治时期的比较法:方法论挑战和观点”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国际法学院院长李居迁出席并致辞,学院多位教师参与座谈。会议由郭帅老师主持。

首先,李居迁院长进行致辞,对伊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国际法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法学交流与合作,期待伊万教授的分享能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及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思路。

随后,伊万教授发言,他首先感谢国际法学院的邀请,然后开始主题分享。伊万教授从比较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切入,系统梳理了其从启蒙时代至今的演变历程。他指出,早期比较法研究以推动法律统一化为目标,但在接触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各国因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完全统一难以实现。随着时代发展,比较法研究逐渐转向对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同时关注法律的功能与实际应用。

接着,伊万教授着重探讨了法律翻译与文化差异的问题。此外,他还分析了法律实证主义与价值判断的关系,指出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法律不能仅仅被视为一种工具,还需关注其背后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影响。

针对中欧法律交流,伊万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法律体系在价值观、制度设计上的差异与冲突。他认为,中国在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既借鉴了西方经验,又保留了自身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为比较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李居迁院长在点评环节强调了当今变革时代背景下比较法研究的目标转变和重要意义,并从中西法制史、法律翻译与文化、国际法和国际治理等角度探讨了各国立法、司法实践的统一和差异。其在交流中引用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强调在法律文明交往中,既要肯定自身价值,又尊重他者差异,寻求共同价值的构建。

在互动环节,教师代表们围绕比较法理论、国际法和全球治理、人工智能、中欧投资等话题积极提问,与伊万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在比较法理论方面,黄蓬北老师提到中国比较法研究从借鉴西方到关注本土经验的转向,担心可能出现封闭化趋势,询问伊万教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及比较法研究的未来方向,并从女性权益出发,分享了国际法多元主义和平等主义的趋向。伊万教授表示,尊重差异与寻求共性是比较法研究的一体两面,中国在发展本土法律体系的同时,仍需保持开放心态,通过比较法研究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法律的共同发展。

在国际法与全球治理领域,余丽老师就人工智能的国际规则制定、数据主权等问题与伊万教授交流。伊万教授指出,欧盟在数据安全与人工智能规范方面有较多探索,但实际应用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上具有优势,中欧可在技术标准、伦理规则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760EF

在比较法理论与价值观冲突领域,许庄斯老师就比较法从追求统一到关注差异甚至功能主义的发展困境,以及国际交往中价值观冲突的本质问题提出疑问。伊万教授指出,全球性挑战如人工智能治理、气候变化等或成为比较法突破功能性局限的契机,通过功能性合作积累规则可催生理论共识与价值整合;价值观差异多为治理逻辑的选择,比较法需聚焦法律功能,剥离政治话术,从务实合作切入区分真实分歧与利益博弈。

关于中欧投资,董京波老师关注欧盟最新的投资政策及供应链规则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伊万教授分析了欧盟在数据法领域的“布鲁塞尔效应”,指出其法律输出既有促进规则统一的一面,也可能带有保护主义色彩。他建议中国企业深入研究欧盟法律,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本次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伊万教授的精彩分享为国际法学院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拓宽了比较法研究的视野,令与会人员对比较法在复杂地缘政治时期的角色与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撰稿:李雅新

摄影:宋尚奇

审稿:郭帅

审核:高文佳 国际法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方位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