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北京市中简律师事务所联合承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构建涉外法治新格局”2025年会暨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科研楼二层学术讲堂顺利召开。本次年会共有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180余人参会。

一、换届大会
换届大会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武长海主持。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赵威作理事会工作报告。赵威教授向北京市法学会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了感谢,并从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两个方面报告了理事会的工作。

会议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宣读《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章程(草案)》,并提请大会表决通过;按照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名誉会长为石广生,赵威任会长,武长海任常务副会长,杜焕芳、高丝敏、范晓波、薛源、姚俊逸、蒋琪、董京波、张西峰、丁如、王旭、郑小敏、沈健、李伯轩任副会长,王旭兼任研究会秘书长。会议决定:陈燕红、郭帅、张磊任副秘书长,郭帅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最后,北京市法学会一级调研员王长彤致辞:过去几年,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在北京市法学会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首都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需求,在国际经贸规则演进、数字贸易法治发展、人工智能、新兴科技与国际法治新秩序、原子能立法等领域组织开展了多层次、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和实务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法治宣传等方面积极作为,为服务首都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推动涉外法治体系完善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二、主旨发言

第一阶段主旨发言环节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京波主持。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首位获此职位的中国专家)、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特聘专家高之国以“百年变局下的国际秩序与失序”为题进行主旨发言,强调了在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博弈加剧、全球治理面临结构性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制度重构,以更加开放与自信的姿态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前司长、中国驻挪威、斯里兰卡前大使易先良以“涉外法治的核心:依法保护中国海外利益”为题进行主旨发言,指出当前中国企业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法律风险类型多样化,宜通过完善域外适用立法、强化企业合规能力、提升国际争端解决效能等途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责任专家组成员、中国原子能法立法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刚以“高水平核立法与核工业新质发展的有机融合”为题,从国家核工业发展形势以及高质量核立法的法学理论研究两方面对中国核立法及核工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性阐述。

第二阶段主旨发言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张西峰主持。

国家电投集团、中国雄安集团法律部前部长、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前法定代表人韩伟以“低空经济的法治保障”为题,阐述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法治不足和挑战以及完善低空经济法治建设的路径建议等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核学会核法律分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刘久以“我国核损害纠纷解决路径研究”为题,对核损害及其赔偿范围、核损害赔偿纠纷的特殊性、核损害赔偿实践及反思以及解决我国核损害赔偿纠纷的路径建议等进行了细致讨论。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付荣立足于四大检察履职,以“以四大检察履职推进涉外检察高质量发展”为题,聚焦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为核心的“四大检察”理念,对全面提升涉外案件的办案能力与监督水平进行了系统性论述。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艺术促进会秘书长刘浩以“航空航天立法和治理创新”为题,从航空航天法的现实挑战切入,探讨了无人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机构(JARUS)解决此类困境的实践尝试,并对航空航天立法与治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源以“仲裁庭自裁管辖权机制的构建”为题,从确立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的重要意义、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的培育机制以及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确立后的司法审查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探讨。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侯登华以“境外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落地北京的困境与进路---以北京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为视角”为题,探讨了境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落地北京的困境以及应对思路。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及上海市政府主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丁如以“AI与WTO:多边经贸规则的现代化变革”为题,分析了《2025世界贸易报告》、WTO现有制度的相关性以及AI新规则。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国际破产协会(INSOL International)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席、SSCI英文核心期刊《International Insolvency Review》(《国际破产评论》)编委会成员、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顾问郭帅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银行清算立法指南》的政策取向与制度路径”为题,从《银行清算立法指南》的制定背景切入,探讨了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以及政策选择与分歧。

北京藏马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通商律所专利顾问李宗韦以“科技企业出海中专利侵权风险防控和专利保护”为题,讲述了海外知识产权环境的特点、海外专利风险主要应对思路、专利侵权风险分析方法(FTO)、海外专利布局和保护等内容。

三、颁奖环节
优秀论文颁奖环节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原副秘书长姚俊逸主持。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筛选,本次年会评选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9篇。

四、分论坛
第一阶段分论坛以“国际经济法学理论创新”为题,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车路遥主持。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涵以“欧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博弈下的跨境数据传输矛盾与妥协”为题,讨论了欧盟与美国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主要差异和成因、欧美个人数据跨境传输的两座失败“桥梁”以及2023年“EU-US数据隐私框架”。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陈亮以“原子能法立法进程回顾与启示”为题,向年会报告了颁布实施原子能法的重要意义、原子能法立法进程回顾、草案的主要变化以及启示等内容。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讲师王楚晴以“数据全球治理”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数据全球治理的概念、数据全球治理的抉择困境以及中国参与数据全球治理的路径
等内容。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武振国以“从失控到共治:科学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困境与破局”为题,与大家分享了科学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的困境、合作监管模式以及中国的监管革新策略等内容。

北京卓晖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栾姗以“跨境虚拟货币犯罪的追赃路径与制度思考--以太子集团案为例”为题,梳理了案件背景及基本事实介绍,进而提出了跨境虚拟货币犯罪下中国被害人追赃的四种路径。

北京安卓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昭陵以“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兼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涉外法治新格局”为题,分享了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解析与逻辑理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挑战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方略。
第二阶段为青年学者论坛,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副总裁/高级权益合伙人陈燕红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于占洋以“气候变化治理需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对接:例外条款是最佳方案吗”为题,讨论了实现“例外条款方案”所面临的两大困境、气候友好型投资便利化措施的介入以及中国的治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等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旭敏以“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的逻辑构造与规范路径”为题,讲述了跨境数据流动的运行机理、我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制度困境、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模式选择以及我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优化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鑫以“稳定币信息披露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面向”为题,讨论了稳定币信息披露制度的演进逻辑、稳定币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要求与现实挑战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未来面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吴艾婕以“欧盟反规避机制的规则建构与对我国启示”为题,讨论了欧盟反规避机制的规则建构与局限性,同时也分析了该机制对我国反规避制度建构的若干启示。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姜广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题,探究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与实践,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实践的优化方向,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日报社法治网舆情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2025级法律博士研究生刘畅以“欧盟绿色贸易新规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为题,对新规进行了解读,同时讲述了新规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的应对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王志鹏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体系研究”为题,讲述了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带一路”机遇与政治风险挑战并存局面,同时分析了中
国企业所面临的三重困局并提出了相应的三种出路。

五、会议总结
会议总结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李伯轩主持。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沈健做总结发言。沈健副会长对本次年会暨换届大会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本次换届为今后研究会涉外法治研究工作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研究会的工作将开启新发展阶段。此外,沈健老师对整场年会进行了高度评价。各位发言人的主题选择兼具广度与深度,既紧扣百年变局下的国际秩序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等重大时代命题,也深入探讨了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原子能法、数字贸易等关键领域法律问题。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展现了涉外法治研究的前沿思考。最后,沈健副会长代表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感谢所有与会嘉宾的奉献,期待未来大家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涉外法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徐振毅
审核:何新宇 国际法学院新媒体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