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下午2点,2023年国际法学院研究生导师培训暨教学质量督导会在教学图书综合楼0112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银宏、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永然、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许晶晶三位嘉宾为学院研究生导师们开展本年度的培训。特邀请本学期对学院研究生课程进行定向督导的八位教学质量督导老师介绍督导情况,随后,研究生院质量监督办公室主任宋波进行了总结发言。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学院党委书记顾永强、学院全体导师和青年教师。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刘力和副院长张玲共同主持。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银宏部署了导师培训工作,介绍了研究生院的相关政策。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院校两级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青年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相关能力。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心理、情感问题。王银宏副院长还强调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导师需要在平时和学生经常沟通联系,关注他们的日常状态。
(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银宏做主题发言)
随后,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顾永强就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和思政教育工作指出了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他强调,国际法学院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所谓“立德树人”,首先要选拔“可立可树”之人,再由导师给予其相应的培养和关爱,最终人才“出口”,回馈给社会。最后,顾永强书记从成才和成长两个方面提出了六点具体的建议。在成才方面,需要培养学生三项最基本的能力——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而在成长方面,重要的是自我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认知能力。顾书记总结到,师德师风是需要终身修炼的工作。
(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顾永强讲话)
接下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永然以“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当前“导学关系”的关键词是冲突与异化。一方面,当前对导师的责任要求更高更严;另一方面,当代研究生群体的情况变化快,思想多元化、个性化。因此,需要构建以“导师怎么导,学生怎么学”为核心的和谐导学关系,形成良好互动。这既是一种学术共同体,亦是德育共同体。具体而言,张永然副院长详细分析了底线意识、法治意识、全员育人意识、科学育人意识的四种意识,强调了导师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协调资源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三种能力,通过结合具体的规范文件或真实的案例向导师们提出了丰富而宝贵的建议。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永然做主题分享)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玲主持会议)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许晶晶借助大量实际案例与设定场景对各位导师进行了心理危机的实际演练。许晶晶老师首先指出,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团队协助老师一同解决问题,其中导师作为研究生同学的负责人需要及时发现问题。接着,在详细讲解了心理危机排查的“四六法则”后,许晶晶老师结合案例向各位导师介绍了应对心理危机的协同干预方法以及正确看待心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许晶晶讲授心理健康课程)
接下来,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丁如作为硕士生导师代表分享经验。她以“硕士导师的方法论初探”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平衡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心得。丁老师指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十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涉及导师双选、生涯规划、论文写作等多个研究生生涯中的关键时刻,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沟通方法,并在学业和个人成长的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此外,针对同学之间的能力差异、培养机制建设、学生遇到特殊困难等具体的问题,丁如老师也结合真实的事例分享了经验。
(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丁如做经验分享)
本次会议邀请了研究生院的八位教学质量督导老师,分别是李巍、陈丽萍、李立、管晓峰、屈超立、林林、张晓宁、赖修桂。老师们针对本学期在国际法学院听课的情况进行了点评,分享了各自的体会,鼓励在场的优秀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经验传递给初上研究生讲台的老师,让这些年轻老师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国际法学界的中坚力量。此外,督导们也在授课方式,课程氛围,课程考勤,课程体系方面等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在场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督导老师们点评)
最后,研究生院质量监督办公室主任宋波做总结发言,肯定了国际法学院对论文质量的把控和对学校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的大力支持。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再次代表学院感谢各位督导老师和宋波主任的指导和鼓励。
(研究生院质量监督办公室主任宋波发言)
此次研究生导师培训暨教学质量督导会议,积极响应了国家和学校全面落实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要求,搭建了研究生导师之间沟通的平台,分享总结优秀宝贵的教学经验,提升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会议共持续了三个小时,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江子焕、陈筱蓉
摄影:胡云熠